|
|
|
绿水青山总是情 |
——访全国人大代表辛喜玉 |
作者:陈 赟 潘世新 来源:十堰日报 日期:2015-4-16 10:55:43 |
|
在丹江口市丹赵路办事处茅腊坪村,有座山与丹江口水库彼此守望,当地人称之为杨山。 15年前,这是一座荒山,土壤贫瘠,岩石裸露,杂草稀疏; 10年前,这里变成青山,果树成林,绿满山野,鸟语花香; 现如今,这里成了金山,种养结合,产业循环,财源滚滚。 当初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为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一个人——全国人大代表辛喜玉。 4月12日,雨后初晴,山峦叠翠,记者慕名来到辛喜玉位于丹江口市丹赵路办事处的家庭农场,一探究竟。 甘当拓荒者荒山披绿装 经过油菜花海,穿过黑麦草地,来到一座山岗,我们看到了正在忙碌的辛喜玉。衣着朴实,短发乌黑,手脚麻利,62岁的辛喜玉身体健朗,待人温和。 在一棵枝干茁壮的核桃树下,我们席地交谈。“这些都是我的‘哑巴儿子’,它们不仅带给我物质财富,还带给我精神动力。”辛喜玉指着眼前一望无际的核桃林说。在这里,她洒下了汗水,滴下过泪水,收获了希望。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辛喜玉在丹赵路办事处茅腊坪村当会计。那时“下海”之风盛行,很多人发家致富。这让家境贫寒、不甘落后的辛喜玉跃跃欲试。 从贩肉到卖菜、从零售到批发、从开店到办厂,辛喜玉一路摸爬滚打,饱受挫折。在她47岁的时候,开始调整人生航向,承包了700多亩荒山发展经济林。 “这座山土层很薄,石漠化严重,很难治理。”辛喜玉和家人一起,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凿石挖坑,背土栽树,挑水灌溉,栽下一株株新绿,给荒山带来了生机。 然而,好事多磨,没过多久,树苗一棵棵枯萎,青山昙花一现。不服输的她,屡败屡试,先后种植过枣树、杏树、桃树、橘树,但因不懂技术、缺乏经验等原因,一直没有成功。 “我记不清在这座山上哭过多少次,但从没想过放弃。”辛喜玉说,每次哭完后,她都擦干眼泪继续干活,开始新的探索。“你傻啊,非要一条路走到黑。”乡亲们都劝她不要跟荒山较劲。 天道酬勤。2007年,辛喜玉种的核桃树挂果了,当年收入10万元。从此,在山上流泪的日子成为历史。“这每一棵树,都凝聚了我的心血,都是源源不断的收益。”看着一棵棵生机勃勃的核桃树,辛喜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到荒山变成金山,乡亲们对发展经济林热情高涨。在辛喜玉的带动下,很多人开始尝试种植核桃树。辛喜玉鼓励大家,只要肯付出,就会有收获。 如今,辛喜玉已种植1万多棵核桃树,年收入逾百万元。 种养相结合 循环又健康 除了发展种植业,辛喜玉还在山上建起了养殖基地。 “啯啯、咯咯、喈喈……”还没到养鸡房就听到鸡鸣阵阵,这里有17000只鸡,它们的“大合唱”实在令人震撼。 “我每天光捡鸡蛋就需要两个多小时,进去一身轻,出来一身汗,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辛喜玉坦言,养鸡虽然累,但见效快,收益高。 每当别人问她每天能捡多少个鸡蛋时?她总是笑着说: “七只下蛋三只吃闲饭。”尽管如此,每天的产蛋量十分可观。 “辛代表的鸡蛋都供给了市里的棒棒幼儿园和几家蛋糕房,我们想买都买不到。”一位当地餐馆老板建议辛喜玉,赶快扩大养殖规模,让他们也分一杯羹。 为什么辛代表的鸡蛋这么受欢迎?记者看到,她调制的鸡食中,含有食用油、盐、豆粕等成分。这证实了辛喜玉所言, “鸡吃得好,自然肯下蛋、下好蛋。” 养鸡至今,辛喜玉从没失误,许多养鸡专业户都找她求教。她并不以此为傲,真正让她感到自豪的是,无论是散养还是圈养,从未造成污染。这一切都归功于 “两清种养”,即清洁种植、清洁养殖。 污染去哪儿了?在距养殖基地不远处,我们找到了答案。一口直径约6米、高度约4.5米的沼气池,一条通道从沼气池内延伸到养殖基地。 “所有粪便进入沼气池,沼气用于煮饭烧菜,沼液用于果树防虫,沼渣用于肥地肥林,改良土地种植牧草,收割草料饲养牛羊。通过种养结合,实现产业循环,从而杜绝污染。”辛喜玉告诉记者,她还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黑麦草、小麦、墨西哥玉米草等,专供牛羊食用,确保它们饮食健康。 不难看出,产业循环的桥梁是司空见惯的沼气池,而让桥梁发挥作用的是辛喜玉。在十堰,很多农户早已开始使用沼气,但很难发挥像她那样的效益。 据辛喜玉透露,去年每头牛净赚8000元左右。今年,她养了40多头牛、100多只羊,这又将带来几十万元收入。 再辟致富路 带富众乡亲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带头致富、携手共富是我的职责。”谈及今年计划,辛喜玉说,她正在积极争取支持,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 半个月前,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维国专程走访辛喜玉,探索农村扶贫新举措,对她提出的建设农业产业园的思路十分赞赏。张维国指出,建设农业产业园,是农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重要途径,对农民增收、产业转型、生态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值得鼓励和推广。 “这些年,我现身说法,大力推广‘两清种养’,即使手把手教,都很少有人做成。”辛喜玉说,有的缺少资金,有的出现失误,有的没有耐心……虽然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小打小闹、缺乏资金、经验不足是主要原因。 丹江口市移民众多,如何增收?如何安稳?如何发展?想到这些,辛喜玉深感忧虑。要想破解难题,还得从现有条件着手。经过一番探索,她想到了建设农业产业园。 “国家有政策支持,地方有项目推动,移民有补偿资金,自己有发展基础。”辛喜玉认为,这正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设农业产业园的大好时机。 根据她的规划,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对荒山、林地等资源统筹开发、综合利用,建设农业产业园。农户可以通过入股、购买、租用等方式,在产业园内从事生产经营。 这不仅能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关键问题,而且能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综合效益。一直在辛喜玉农场打工的赵先生说:“如果农业产业园建成了,我让孩子也到这里上班,一家人可以在一起。” 茅腊坪村党支部书记张正洲说,农业产业园建设思路着眼长远、贴近实际、针对性强,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意义重大。 护好源头水甘泉润北方 “这清清的一瓶水,礼轻情意重,喝起来一定很甜!谢谢水源地的群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这句话让辛喜玉深受感动,记忆犹新。辛喜玉说,这既是对库区人民无私奉献的肯定,也是对做好后续工作的巨大关怀。 “请党中央、国务院放心,库区人民一定保护好水源,确保清水永续北送。”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辛喜玉向李克强汇报库区水质状况,并送给他一瓶丹江口水库的水,表达水源地群众的心意。 2014年12月,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看到清水北流,我非常高兴,自豪感和责任感更加强烈。”辛喜玉说,我既是全国人大代表,又是库区“守井人”,必须尽最大努力护好一库清水。 围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后续发展,辛喜玉曾建议,建设丹江口市至河南西峡县的高速铁路,改善沿线贫困县(市)交通条件,促进特色资源开发;为使一库清水更清澈,她建议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实现清洁生产、绿色发展…… “保护生态的方法有很多,但根本方法是转变发展方式。”在辛喜玉看来,不调结构、促转型,永远走不出污染怪圈。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转型升级、调整结构来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健康发展。其中,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将为十堰生态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当前,我市正统筹推进 “绿满十堰”和“五城联创”工作,为保护一库清水构筑绿色屏障。“我还要继续开发荒山,栽植果树,推广‘两清种养’,让更多荒山变绿山、变金山。”辛喜玉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让绿色发展大旗在库区高高飘扬。
|
|
|
|
|
|
|
|
网上办公 |
|
|
|
|
|